中国最安全的省,两千年来没打过大仗,抗日战争时期都十分太平
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杏悦
  • 业务范围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你的位置:杏悦注册 > 业务范围 > 中国最安全的省,两千年来没打过大仗,抗日战争时期都十分太平
    中国最安全的省,两千年来没打过大仗,抗日战争时期都十分太平
    发布日期:2024-06-15 15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56

   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,离不开征伐作战这个关键词。翻开中国各个省份的历史资料,就能看到一长列大大小小的战争。

    然而中国却存在一个神奇的省份,没有经过太大规模的战争场面,甚至在中国全面沦陷的抗日战争时期,这个省份的大部分地区也相对太平。

    这个省份就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,福建位于我国东海和南海的交汇之地,从古时候以来,就是进行对外交流的必经之地。

    福建是我国通商最早的省份之一,还是郑和下西洋的停泊地点和开洋之地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开放的省份,却没有避开了大多数战乱纷争。

    按理说,这里距离台湾岛很近,抗日战争时期,日本经由台湾岛,很容易进入福建,而在日本全面进攻中国的计划中,从东南沿海进攻也绕不开福建。

    事实却并非如此,虽然日本确实在福建的一些城市发动过战争,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全面占领过福建,而是止步不前。

    福建躲过战火是幸运的偶然,还是有其他深层次因素?为何历朝历代的军队纷纷在在这里停下了进攻的脚步?

    福建土楼超强的防御能力

    福建当地有一种特色建筑,叫福建土楼。这种建筑不仅是福建人生活居住的场所,还是一座难以攻陷的坚固堡垒。

    福建土楼依托地形,矗立在崇山峻岭之间,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。这种土楼最早在宋元年间形成,后来在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被发扬光大。

    土楼结构独特,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态,用石料、木头、泥土和竹子为主要材料,建设很坚固。

    福建人将没有烧制烘焙过的泥土,跟砂质粘土和黏质沙土按照固定的比例搅拌均匀,这样混合起来的泥土不容易松散,也不容易被打破。

    泥土、沙土和粘土混合之后,福建人会用夹墙板夯实、垒筑成围墙,就是混合泥土和石板的结合下,形成了福建土楼坚不可摧的外围城墙。

    这样的围墙,连铁钉都很难钉入其中,一般的攻击手段对他根本起不了作用。这样的建成的福建土楼,能够屹立百年而不会倒塌。

    由于福建处在东南沿海,正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洲板块交界处,福建是地震多发地带,福建土楼在建造之初,就充分考虑了防震抗震的功能。

    福建土楼的墙体厚度有1.5米之宽,这种设计,不仅能够使居住在土楼内的人民冬暖夏凉,还能抵御外来攻击。

    福建土楼大都有一定的高度,在建造土楼的时候,一二两层楼是不开窗的,从外面查看福建土楼,只有大门是唯一的开口。

    只要大门一关,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进入。外墙上又没有什么附着点,难以攀爬,想要从上面攻入福建土楼,也有很大难度。

    在面对攻击时,只要楼里的人将坚固的大门关闭,就能成为一个堡垒,任谁也无法撼动。

    福建人还聪明的利用土楼的建筑预防火攻,避免敌人试图采取围困的攻楼的做法。福建土楼的大门上设置有漏水漏沙的装置,一旦发现有火势蔓延,楼内的人会立刻启动装置,灭掉火源。

    福建人大多聚集而居,因此福建土楼里会储存大量粮食,楼内还建有水井,一应生活设施齐全,以此来应对外来攻击。

    历史上,很多试图攻打福建土楼的军队,都在久攻不下的长时间僵持中,败下阵来,灰溜溜的放弃攻打福建土楼的可能。

    早在明清时期,土楼就发挥出了它的防卫功能。郑成功和清朝军队在福建一带展拉锯,为了躲避战乱,福建人纷纷在土楼、石楼中生活,防止战火波及。

    依托地形,难以攻陷

    除了福建的特色建筑具备的防御能力,福建的地形优势也是军地难以进入的原因。

    福建省临海,但并不是一马平川的平原,反而地势复杂,地形险峻。福建西北方向地势高,东南方向地势低。

    全省依山傍海,遍布山地和丘陵。在福建省境内,百分之九十的地区都由山地和丘陵组成,而且福建属于亚热带气候,雨水丰沛,山地和丘陵中植被覆盖面积很大。

    任何军队想要进入福建中心,都不可能长驱直入。在高高低低、起起伏伏的地形中,单纯进行行军就很困难了,更不要说在这样的地区与熟悉地形地貌的当地人民展开战斗。

    而且由于福建植被茂盛,植物种类丰富,这些植被不仅仅是用来观赏的,可能还具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。

    在这种未知的环境下行走,一个不留神就会被划伤,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救治,还可能有生命危险。

    而因为气候、地理等原因导致的水土不服,更是在此地行军打仗的一大困难。

    福建丰富的植被环境,湿热的气候,还给飞虫走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,但对人类来说,可就不那么友好了。

    福建的浙闽丘陵,被称为最陡峭最崎岖的丘陵地域,因此福建虽然沿海,但就像一个被地势隔开的天然孤岛,陌生人难以深入。

    山区密集的浙闽丘陵,给福建形成了一扇天然的屏障。因此就算能够从此攻入,也无法顺利从福建取道前往中国其他省份。

    生活在福建的人民普遍认为,与难于上青天的四川蜀道相比,福建的闵道更为艰难。

    日本在入侵中国的时候,是抱着快速占领中国各大要地,控制政治、经济中心,而相对闭塞的福建,给日本人增加了很大的难度。

    福建不仅地势十分险要,而且省内河流众多。福建是全中国河网密度最大的省份,在省份境内,共有24条水系,分支河流更是多大663条之多。

    这些河流加起来,一共12850公里,其中的闵江,流经的流域面积就高达6.09万平方公里。

    可以想见,军队取道,要反复渡过许多河流,这大大加强了行军的不确定因素,拖慢了行军的脚步。

    而对于熟悉地形的福建人,福建的地貌就是一个天然的防御场。福建人依靠地形优势,与日本军队日夜周旋,是日本军队无法在福建全境烧杀抢掠。

    福建民风彪悍

    福建自古以来被当作蛮夷之地,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,福建人民风彪悍。福建因为地形地貌的缘故,与周边省份隔绝开来。

    长此以往,福建形成了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性格。古时候,这里自有一套统治原则。历朝历代的统治者,都更愿意与福建合作,而不是使用武力征服。

    自古以来福建人就有出海冒险的传统,这给福建培养强大的水上军队提供了有利条件。在福建,曾经出过二十多位水师提督,堪比制造水军将领的工厂摇篮。

    福建在明清时期海盗、海寇猖獗,国家为了抵挡海盗的骚扰,在福建建立水师。这里从没人搭理的“孤岛”,变成国家海岸防卫的第一线。

    频繁兴起的海战,训练了福建人海上作战的能力,福建出现了许多勇猛善战的军事将领。

    这些军事将领,父子相传,翁婿相传,叔侄并肩作战,形成了家族传统,正是这样代代传承的家风,培养了福建人尚武善武的风气。

    不仅福建人在水军上实力大增,福建造船制船的工艺也大力发展起来。船只成为福建水师的骄傲。

    福建人在实际战斗中研制出先进的船舰,不仅船身稳固,而且速度极快,船头尖利,在战斗中无往不利。

    这种船只在实战中发挥出巨大的威力,一度被当成清朝水师的主力战舰。

    而正式在福建水师对海盗的对抗中,福建水师的威名也被广泛地传播开来。日本人入侵中国,派出的大多是以踏平中原地区的步兵为主。

    要想要面对福建长久积累下来的水师实力,日本人还得掂量掂量自己是否准备充足了。

    实际上,日本在进攻福建时,没有直接选择从福建沿海大举入侵,而是像攻破浙江,再进入福建。

    但是浙江和福建交界的城市一直久攻不下,福建和浙江之间还有险峻的地势阻挡,日本人进入福建并不是那么顺利。

    福建的战略价值

    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的一大原因,就是为了获取资源,大发战争财。

    福建虽然资源丰富,但是并不是唾手可得资源,福建的资源大多隐藏在福建复杂的地理面貌中,开发资源不仅需要人力物力,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。

    而日本为了支持战争,更加紧迫需要的是产出粮食的耕地,和能够快速获得金钱的工厂等,这些再福建都不具备。

    因此,对日本来说,进攻福建并不是一个好选择。而日本对福建发起攻击时,已经占领福建周围的大部分地方,福建实际上已经被日军包围了,日本对福建的需要就更加不急了。

    福建自然有它的优势,才能避免大多战事,但是历次悲惨的战争经验告诉我们,不能寄希望这样的奇迹一直发生,只有自立自强,才能抵抗侵略。